台灣乳癌發生率之趨勢及與美國比較

「乳癌在亞洲和西方是同樣的疾病嗎?」 (Is breast cancer the same disease in Asian and Western countries ?) 是發表在2010年World Journal of Surgery的一篇論文的題目。這篇論文指出乳癌在亞洲和西方最大的不同是其發生率的高峰年齡。在亞洲,乳癌發生率的高峰年齡是在40到50歲之間;在西方,是在60到70歲之間。在這篇論文中,亞洲的國家包括了南韓、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類似的報導在過去十幾年間,出現過很多次。

為了精細一點來看這問題,E2生技醫藥生物資訊核心設施張憶壽教授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統計方法[1]來對每一出生世代(birth cohort)計算乳癌發生率與年齡的關係。由於不同出生世代的人經歷的環境較不同,針對每一出生世代來看這問題,可以降低干擾。我們利用的數據是1991到2010年的台灣癌症登記檔及1990到2009年的台灣各年齡、各年度的女性人口數。依據我們的計算,得到下列圖一。

圖一:台灣不同出生世代在各診斷年齡層乳癌發生率之趨勢

這張圖中,最左邊的曲線(淺紫色),是1956年出生的人從35歲到55歲的20年間的乳癌發生率,這些發生率從約35歲時的每十萬人年40人升到55歲的每十萬人年190人。左邊算來第4條曲線(淺藍色),是1941年出生的人,從50歲到70歲的發生率,大約從60人升到190人。左邊算來第6條曲線(綠色),是1931年出生的人,從60歲到80歲的發生率,從60歲的80人升到75歲的130人,然後開始下降。從這些曲線可以看出,在每一出生世代中,在75歲以前,發生率都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同樣的,我們用了同一時期美國的數據,得出圖二,上述這些觀察,對美國的每一世代也成立。因此,對每一出生世代,不管在台灣、還是美國,年齡對發生率有類似的影響。

圖二:美國不同出生世代在各診斷年齡層乳癌發生率之趨勢

這些圖告訴我們的第二件事是在台灣,對每一年齡層,晚出生的人的發生率比較高。譬如說,對50歲的人來講,1956年出生的人在50歲時的發生率要比1951年出生的人在50歲的發生率要高。這情形在美國是沒有的,在美國,1956年出生的人在50歲的發生率與1951年出生在50歲的發生率差不多;但是在60歲則相反,1946年出生的人在60歲的發生率比1951年的60歲的人發生率要高。
論文已發表在Cancer Medicine(2017) [2]。

這篇論文亦提出台灣乳癌發生率持續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已減緩,關於此點未來將會再多做說明。

[1] L.C. Chien, Y.J. Wu, C.A. Hsiung, L.H. Wang, I.S. Chang, Smoothed Lexis Diagrams With Applications to Lung and Breast Cancer Trends in Taiw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10(511) (2015) 1000-1012.

[2] L.H. Chien, T.J. Tseng, C.H. Chen, H.F. Jiang, F.Y. Tsai, T.W. Liu, C.A. Hsiung, I.S. Chang, Comparison of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rate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A smoothed Lexis diagram approach, Cancer medicine 6(7) (2017) 1762-1775.